截至2020年8月底,中国民航每日航班量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九成。自9月3日起,抵离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恢复直航。这不仅是对首都经济发展的极大贡献,更标志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民航业复工复产呈加速趋势。在这场疫情防控全民阻击战中,首都机场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在各个环节深挖智慧机场潜能,让科技真正服务旅客需求,采取多项举措切实减少旅客在机场抵离过程中的风险,为旅客打造一个“无接触”的安全出行环境。
从实际出发才能营造更安全出行环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在疫情下,安全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旅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成为民航业应提供的最基本保障和最基础服务。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从最初的惶恐无措到笃行科学的防控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首都机场深度挖潜,推出一系列“无接触”服务。一次验证、全程绑定的“刷脸”登机服务,有效减少了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高智慧化人脸识别技术与现实应用场景相结合的智能导航,既有效避免了旅客与机场服务人员、物品的接触感染风险,又特别升级“戴口罩识别”功能,提高识别准确率。这些服务举措的应用致力于为旅客提供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无接触”拉开了旅客与机场服务人员的物理距离,但却让广大旅客多了一份安心,为民航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以科技助力才能创造更高效出行体验。以“智慧”为重要特征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效率将是所有服务的前提,对于民航业而言尤其如此。最初,民航出行也正是因其安全高效而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出行方式。首都机场作为繁忙的超大型国际枢纽机场,效率提升更是一场永远不能停滞的与时间的竞赛。首都机场正是紧紧抓住疫情这个挑战,在危机中寻找突破口,进一步扎实开展“智慧机场”建设。无论是机场巴士、北京地铁机场线的便捷无接触式购票、乘车,还是停车楼(场)丰富多样的无接触电子支付、扫码提前缴费,都是在疫情防控下,首都机场不断提升机场各环节工作效率的具体实践,减少了人员排队和近距离接触的感染风险,创造了更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
让真情护航才能打造更舒心的出行感受。无论是哪一种服务的创新和变革都应该以真情为出发点,才能让提供服务的人设身处地去体会和感知,也让被服务的人全身心地去接纳和感受。任何服务产生的价值都因付出和感受的真情被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即便是“方便”这件小事,首都机场都致力于做到让旅客安心。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液器、出纸装置、冲水装置尽量降低旅客的接触风险。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有真情护航,服务才能突破形式的桎梏而更加注重其发挥的实际作用,为旅客真正打造更舒心的出行感受。
因疫情助推发展的“无接触”服务并不会因疫情形势向好而停下脚步。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无接触”服务也将依托其独特的优势而层出不穷,并应用于机场的各个环节,服务于广大旅客的日常出行。未来,“无接触”服务必将让旅客出行更安全、更顺畅、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