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新闻
湾区民航同频共振
信息来源: 中国民航网 发布时间:2020-10-14 19:53

        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家住重庆的黄先生再去香港谈生意除了乘坐航班直飞香港国际机场之外,又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先乘坐飞机抵达珠海金湾机场,下飞机后买上一张跨境通机场快线联程票,就可以坐着大巴车直接抵达香港市区。


        “多一种选择,在时间安排上更灵活了。从珠海机场到香港市区也就1个多小时,中间换乘不用重新排队买票,坐着巴士还能领略雄伟的世纪工程,体验很好。”黄先生告诉记者。


        黄先生提到的跨境通机场快线是珠海机场发挥港珠澳大桥大湾区重要通道作用,推出的联程联运、一票通达服务。让旅客能够乘坐巴士,方便快捷地穿梭在珠海机场、澳门机场、香港机场之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落地机场和中转航班。一桥飞架伶仃洋,珠港澳三地机场借助大桥实现了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湾区发展,交通先行。而在大湾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格局中,民航的作用尤为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建设世界级机场群,以加快大湾区的人员、货物流动。


        在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的过程中,如何增强各大机场相互之间的连通性,实现协同联运、优化分流、合理配置运输资源,适应大湾区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建议,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香港和珠海两地机场的改扩建为契机,利用现代科技,把两地机场的资源进行有效对接和整合,统筹协调,进一步发挥两地机场的区域互补功能,推进两地机场航空客运和货运的错位发展与良性互动。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今年7月3日,民航局印发实施《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统筹有力、竞争有序、共建共享、深度融合的民航协同发展新格局。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实施意见》支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民航跨境合作,以运行协同、互联互通、产业合作为重点,加快探索建立规划有效对接、区域市场联动、发展模式共推的区域民航协同发展新机制。支持机场与航空公司、地面运输部门协作,积极整合出行服务链,不断丰富联程联运产品。


        在出台《实施意见》的同时,民航局还不断加强与香港、澳门民航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签署了航空运输《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提出,往来香港、澳门、内地珠三角地区的海运服务和各式陆运服务,可以使用虚拟航班的形式,与内地或港澳航空公司营运的航班进行衔接,作为航班的延伸服务,在政策上为多式联运开展提供了便利。


        除空地联运外,空海联运也是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圳机场作为航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和客运码头的综合交通枢纽,具备实现陆空、空海、空铁等多种交通联运的先决条件。通过深圳机场码头水上客运,旅客下了飞机就可以直接乘坐“水上巴士”通达大湾区内香港、澳门、广州、珠海、中山5座城市。而从各地乘坐“水上巴士”前往深圳机场搭乘航班的旅客,在上船前便能完成值机、行李托运等乘机流程。今年1月,造价4500万元的高速客轮“机场19”开始航行在深港两地机场的码头之间。只要45分钟,旅客便可以从深圳机场抵达香港机场,中转赶飞机的旅客将更加从容。


        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民航局将积极落实《实施意见》和《备忘录》,鼓励各机场、航空公司充分利用港珠澳大桥投运后带来的便利条件,发展客货运联运服务,为大湾区经济发展和旅客出行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为湾区民航同频共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