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属于技术密集型高技术应用行业,科技创新长期以来都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慧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民航必将由系统化、自动化向信息化、智慧化转变。智慧民航建设正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智慧之势,为行业创造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竞争优势的战略机遇,是我国民航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2019年3月13日作客人民网时谈道:“智慧民航就是运用各种信息化和通信手段,分析整合各种关键信息,最终实现对行业安全、服务、运营、保障等需求作出数字化处理、智能化响应和智慧化支撑的建设过程,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智慧民航建设是面向未来的、全面系统的业务流程智能化转变,离不开科技支撑和服务。
民航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民航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主力军。近年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飞行主业、学科专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航培养了包括中国民航70%飞行员在内的各类民航人才,撑起了民航发展的一片蓝天。在智慧民航建设征程中,中飞院将重点围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深度融入,广泛参与。围绕智慧民航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学院实际,谈几点思考和认识。
把握新时代智慧民航建设下的科教发展新机遇
在智慧民航建设的大背景下,行业科教将面临一系列新机遇。一是技术革命开启发展新纪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生产和生活模式,也全方位重塑了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二是中国民航迎来发展新格局。中国民航运输总量已连续10余年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国。三是宏观政策引领发展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航业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将民航战略定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民航院校和科研院所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引领行业而强大,积极融入智慧民航建设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中飞院在飞行、空管、机务、民航安全等方面深耕多年,熟知行业发展动态和需求,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和人才储备。在智慧民航建设征程中,我们要抓住这个时代机遇,认真落实民航局党组提出学院要建设世界一流飞行大学的要求,在培养一流民航人才、构建一流飞行大学体系、提高科教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强化行业服务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支撑民航高质量发展能力。
实施数据战略 推进民航业数字化转型
智慧民航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转型。民航数字化是将数据变成智慧,将无序变为有序,从简单的有解变成全局的优解,在数字空管、数字机务、数字航空安全监管等领域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实现智慧民航目标。一要以顶层设计引领数字化战略。数字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的行业引领,明确战略目标、方法路径和发展措施,推动行业从数字化应用到数字化转型,再到数字化融合稳步前行。二要以技术运用推进数字化战略。技术突破和运用是数字化战略非常重要的基础。推动将新技术应用到旅客及货物的运输、民航生产活动和监管活动等行业的各个环节,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民航的深度融合。三要以资源配置支持数字化战略。数字化发展背后需要项目、资金、团队等资源的支持,行业及各相关主体要强化目标导向,调整资源配置,加大用于技术、系统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动行业数字化变革进程。
实施人才战略 全面升级人力资源体系
发展之道,唯在得人。数字技术、智慧系统只是应用平台和工具,不能解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所有问题,人才是智慧民航建设的关键核心,应当把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与HI(Human Intelligence)有机融合。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要保证从业人员具备数字化思维能力,掌握数字化技术。要把人才资源放在优先位置,立足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3支民航战略人才队伍,做好顶层规划,布局民航人才力量,打造人才高地,着力夯实智慧民航建设的人才基础。
“十三五”期间,中飞院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引进国际著名拓扑学家、大数据专家,将其聘为学院首席科学家、首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积极开展智慧民航大数据科学研究。未来,学院将以建设智慧民航为主线,引进并培养相关科技人才及团队,为智慧民航建设夯实人才基础,贡献飞院力量。
用科教之智 支撑民航高质量发展
冯正霖局长在民航局直属院校及科研院所座谈会上指出,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民航院校和科研院所要围绕智慧民航建设主线,瞄准制约行业发展短板弱项,引领民航科技创新发展,建设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可控的民航科技创新体系,成为智慧民航建设的战略支撑。未来,中飞院将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助力智慧民航建设。
(一)明确发展定位和研发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着重针对面向智慧民航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前沿科技,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学院科研技术人员努力在智慧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努力作出“从0到1”的原创性贡献。着眼解决民航运行中的共性理论和科学问题,加强对民航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民群众出行体验等方面的研究,努力为智慧民航建设中的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加强智慧民航建设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聚焦短板问题,在飞行技术、发动机、空中交通管理、航空气象、民机火灾科学等民航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努力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二)加强智慧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促进智慧相关重点实验室发展
智慧民航的底层技术是由新兴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组成的。学院目前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相关专业;同时,学院目前共有6个省部级和10个校级科研平台、36个研究中心。学院将依托这些平台,进一步加大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加大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数学等学科的建设力度,提高智慧相关科研经费比例,推进智慧相关研究平台、实验室建设,努力打造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形成能力支撑,提高智慧民航建设基础能力。
(三)立足智慧技术发展前沿,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近年来,为加强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互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来指导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前,学院共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个,均取得一定成果。在新时代校企合作发展新格局下,学院根据智慧民航建设指南,积极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坚持“借船出海”,与拥有相关技术的团队、企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实施技术共创、优势互补,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四)依托专门机构,开展智慧监管等专项研究
以学院首席科学家和数据工程与行为科学研究院为平台,针对民航领域的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前沿信息技术开展创新研发,为智慧民航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承担了民航监管理论研究任务,已全面开展监管理论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将主要围绕监管效能提升,开展依托法定自查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研究、双盯监管与监管双盯研究、监管审计研究、监管自查研究等,为智慧监管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中飞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民航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大学内涵建设,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牵引,统筹发展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率,确保飞行训练能力及安全水平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飞行大学!
(作者分别系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院长)